举 一 反 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举一反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英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引证解释
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
引《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凴着一卷《诗韵》学説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国语辞典
举一反三
语本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
引《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近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问牛知马
举一反三的字义分解
-
举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 如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2. 动作行为。 如 举止。轻而易举。 3. 发起,兴办。 如 举义。举办。创举。 4. 提出。 如 举要。举例。 5. 推选,推荐。 如 推举。荐举。 6. 全。 如 举国。举世。举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 如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8. 攻克。 如 “一战而举鄢、郢”。
-
一
一 [ yī ]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3.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4.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5.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7.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9.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10.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
反
反 [ fǎn ] 1. 翻转,颠倒。 如 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 如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3. 抵制,背叛,抗拒。 如 反霸。 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 如 反常。 5. 回击,回过头来。 如 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6. 类推。 如 举一反三。
-
三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举一反三造句
1、“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诸如盲从,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等。所以,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学生,应善于在没问题中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产生好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好新的问题。
2、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3、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4、小明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他又做会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
5、我只知道他有名,但没料到会这么有名。注:可以举一反三:我只知道他坏,但没料倒会这么坏。
6、爷爷向来主张要有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赞成孔子的“每事问”和“举一反三”。
7、老师不仅要教授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8、团队意识强,学习能力好,接受事物的能力强,遇事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9、歷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10、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标准应该是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相关词语
【举一反三】的常见问题
-
举一反三的拼音是什么?举一反三怎么读?
答:举一反三的拼音是:jǔ yī făn sān
点击 图标播放举一反三的发音。 -
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答:举一反三的意思是:语本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
-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举一反三的近义词是:触类旁通 问牛知马 闻一知十 抛砖引玉 贯通融会 融会贯通 一隅三反 以微知著 一举三反
-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举一反三的反义词是: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食古不化 不求甚解 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