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查看详情]
-
毛泽东的读书批注和读书摘录的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1988年出版。收入1936年11月至1965年的读书批注和摘录。毛泽东的批注与原书有关段落对照排印,保留了批读时的各种符号,批语中的讹误衍漏保持原样,在改误、去衍、补漏等符号内加以改正。[查看详情]
-
比喻害人的人或事物,人人痛恨。[查看详情]
-
见“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查看详情]
-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查看详情]
-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查看详情]
-
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京剧《将相和》第五场:“老将军,岂不知,十步之内,自有芳草。”[查看详情]
-
中国对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后增加日语。1978年5月改现名。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除英、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等数十种外语外,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粤话等汉语方言对外广播。[查看详情]
-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公元763年作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获悉唐军击败安史叛军,喜极而作本诗。诗中抒发惊喜之情,语气欣快,浮想联翩。[查看详情]
-
先:先驱者,带头人;始:创始者。不做为人民造福的先驱者,也不做祸害人类的创始人。[查看详情]
-
耽搁在半途,无处歇息。也作「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英国劳伦斯作于1928年。克利弗·恰特莱爵士婚后不久即在战争中负伤,下身瘫痪,从此精力萎缩,感情贫乏。年轻美貌的恰特莱夫人不堪死气沉沉的生活,与庄园雇工梅勒相爱,终于弃家出走。[查看详情]
-
亦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查看详情]
-
刘少奇作于1939年7月。编入《刘少奇选集》上卷。共九节。提出革命者要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和学习。修养方法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在根本上就是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世界观进行斗争。分析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及其产生的根源和正确处理的方法。[查看详情]
-
俗谚。比喻吝啬。[查看详情]
-
俗谚。谓即使是英雄好汉无钱也没办法。[查看详情]
-
枯:粗劣;耘:除草;岁:收成。粗糙不细致的耕耘会伤害庄稼,减少收成。[查看详情]
-
顺从则可昌盛,违逆则遭灭亡。[查看详情]
-
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②.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查看详情]
-
长期培训军队,以备一时用兵之需。也作「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查看详情]
-
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亮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仲达)率军追击,却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查看详情]
-
(谚语)一人得志,一家人连祖宗都沾光。[查看详情]
-
谓棋艺高人一筹,使对方窘迫被动。[查看详情]
-
形容极不爱说话。[查看详情]
-
比喻自作自受,心甘情愿。[查看详情]
-
同“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查看详情]
-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查看详情]
-
儿女的婚姻须由父母作主,经媒人介绍。[查看详情]
-
堂堂:壮盛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查看详情]
-
清末反美爱国运动。1904年美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禁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提出废约要求,美国政府予以拒绝并提出续订新约。次年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抗议美国排华,并抵制美货,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纷起响应,掀起反美爱国运动。后遭到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破坏,但新约也未续订。[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