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字词语
共 367 条词语
-
不需要通过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查看详情]
-
北齐李幼廉任瀛州长史,甚有吏才,遇事立办,神武帝高欢深加慰勉,尝责他人说:“碎卿等诸人,作得李长史一脚指不!”见《北史·李幼廉传》。后以“及不得一脚指”喻相差甚远。[查看详情]
-
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作“丁是丁,卯是卯”[查看详情]
-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更改或挽回。[查看详情]
-
世界著名高山。主干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边境。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四座8000米以上高峰。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山脉。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巴公路穿越山口。[查看详情]
-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汉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查看详情]
-
从宇宙空间背景发出来的微波辐射。是温度近于2.76开的黑体辐射,习惯上称为“3开背景辐射”。一般认为来自宇宙早期原始火球的残余辐射。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查看详情]
-
口里慷慨而行为吝啬。[查看详情]
-
见“有上梢没下梢”。[查看详情]
-
井水和河水各不相干。比喻界限分明,互不干犯。也作「河水不犯井水」。[查看详情]
-
旧时迷信,以为眼睑肌肉跳动,即将有不幸的事情来临。[查看详情]
-
商品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通过价格的波动趋于平衡的规律。当商品供给大于社会需求时,市场价格下跌,引起供给减少,刺激需求;反之,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又促使供给增加,抑制需求,从而供求趋向平衡。[查看详情]
-
二万六千六百六十日的隐语。谓七十三岁。[查看详情]
-
见“吃不了兜着走”。[查看详情]
-
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妻子从夫居,世系及财产从父系计。婚姻上,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查看详情]
-
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查看详情]
-
英国殖民者屠杀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查看详情]
-
多次折断胳膊,体会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成为这一方面的良医。语本后比喻对某种事情有丰富的阅历,自然造诣精深。也作「三折肱」。[查看详情]
-
孔子在齐国听得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味道。典出《论语·述而》。比喻专心一意,全神贯注。[查看详情]
-
若平衡体系受到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的影响,平衡就向能消除这种影响的方向移动的规则。由法国科学家勒沙特列首先提出,故名。如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就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因这样可减少分子数目,从而降低压强,以此来消除压强的增大。[查看详情]
-
形容生气的样子。[查看详情]
-
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以“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查看详情]
-
奚:何,什么;以:用;为:表疑问。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常用于对于多而无当的反诘。[查看详情]
-
(谚语)郎,宋、明时对出身卑贱者的称呼。秀,对官僚、贵族或有钱子弟的称呼。郎不郎秀不秀比喻不成材,难有做为。也作「稂不稂莠不莠」。[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查看详情]
-
简称“欧氏几何”。几何学的一门分科。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把人们公认的一些几何知识作为定义和公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图形的性质,推导出一系列定理,组成演绎体系,写出《几何原本》,形成了欧氏几何。在其公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平行公理,由于对这一公理的不同认识,导致非欧几何的产生。按所讨论的图形在平面上或空间中,分别称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查看详情]
-
航空运动之一。以放飞、操纵自制的航空模型,比赛飞行时间、速度、高度、距离和操纵技巧。包括自由飞行类的牵引模型滑翔机、橡筋模型飞机,线操纵类的竞速模型飞机、特技模型飞机、小组竞速模型飞机、空战模型飞机、无线电遥控类的特技模型飞机、模型滑翔机和象真类的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等。[查看详情]
-
多听人言,不如亲身看一眼来得确切、真实。也作「百闻不如一见」。[查看详情]
-
詈词。谓人断绝后嗣。[查看详情]
-
好像坠入极大的云雾中。语本后比喻模模糊糊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