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名山”的词语
共 90 条词语
-
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查看详情]
-
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查看详情]
-
①.中断的事业。②.有非凡成就的事业或学业。③.指无后嗣继承的产业。[查看详情]
-
犹点污。[查看详情]
-
犹言名山。镇,一方的主山。[查看详情]
-
泛指名山。泛指群山。泛指各地。[查看详情]
-
春秋时,楚共(恭)王有宠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请神择定,并以璧示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祭毕,密埋璧于祖庙厅堂里,令五子斋,并以次第入拜。结果,小儿子几次跪拜都压在璧纽上,后继位为楚平王。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后因以“拜璧”为立太子的典故。[查看详情]
-
山名。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为黄山支脉。因有九峰,形似莲花,故称为「九华山」。由花冈岩组成。主峰天台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公尺。有东岩、四香阁、化城寺等名胜。与峨嵋、五台、普陀三座山,并称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查看详情]
-
①.亦作“规锢”。②.谓划定区域,加以封禁。[查看详情]
-
泛指江湖河海。[查看详情]
-
①.高耸入云的台阁。②.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③.汉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④.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⑤.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⑥.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⑦.道观名。[查看详情]
-
神仙所住的地方。比喻名山胜境。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朝元三煞〉:「五岳十洲,洞天福地。」明·无名氏也作「福地洞天」。[查看详情]
-
四处游览参观。[查看详情]
-
晋·山涛的别称。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雄性山魈。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查看详情]
-
植物名。马鞭草科马缨丹属,常绿灌木。茎、叶具有刺激性恶臭。叶对生,阔卵形,先端锐,头状花序呈繖房状,花冠初呈黄色、淡红及紫红。核果球形,内质光滑。一般供观赏,亦可入药。[查看详情]
-
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的山区,全境多千米以上山峰,1927年毛泽东在此建根据地。[查看详情]
-
①.烟气上腾的样子。②.形容雷声低沉阻滞的样子。③.深峻险曲的样子。[查看详情]
-
《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策府。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本为传说中古帝王藏书册处。后用以称帝王珍藏图籍书画之所。[查看详情]
-
①.在山西省霍县东南。②.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③.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查看详情]
-
指书院负责人。[查看详情]
-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的嵩山。参见「嵩山」条。[查看详情]
-
别名山羌活。[查看详情]
-
亚洲著名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西藏和新疆间,向东延入青海境内。主要支脉有阿尼玛卿山、可可西西山、巴颜喀拉山等。海拔5000昆仑山脉7000米,主峰木孜塔格山(7723米),在新藏边境。其他高峰有公格尔山(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等。雪峰连绵。西段为中国最大的冰川区。[查看详情]
-
指古代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查看详情]
-
仙人的遗迹或行踪。[查看详情]
-
火灾。[查看详情]
-
①.亦作“名山胜水”。②.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查看详情]
-
边远地区。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也作「遐方绝壤」。[查看详情]
-
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的东海中。由六百多个岛屿组成。附近海域为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岛为全国第四大岛。普陀山岛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和嵊泗列岛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舟山岛和大陆间海域已建深水大港。[查看详情]
-
鹳山坐落于富阳区城东的富春江畔,海拔42.9米,面积3.46公顷,三面环水,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级景点,素有华东文化名山的美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