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报
- 拼音
- jīng bào
- 注音
- ㄐㄧㄥ ㄅㄠˋ
- 繁体
- 京報
京报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京报
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活体木字排印。
英official newspaper;
引证解释
清•代 北京 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活体木字排印。内容包括内阁发抄的皇帝谕旨大臣奏议等官方文书和有关政治情报。多者十馀页少者五、六页,一月一期。至 清 末为近代报纸所代替。参阅《六部成语注解·京报起源》。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个旨意从内阁抄了出来,几天儿工夫就上了京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见京报有他的奏章説是已经降了多少每人给与剃刀一把大约总有些降服的。”
国语辞典
京报
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贩售类似报纸的出版物。以活体木字排印内容包括内阁发抄的皇帝谕旨、大臣奏议等京城内的官方文书、政治情报。页数不定一月一期。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个旨意从内阁抄了出来,几天儿工夫,就上了京报。」
《二十年目睹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见京报有他的奏章,说是已经降了多少,每人给与薙刀一把,大约总有些降服的。」
网络解释
京报 (民国《京报》)
京报是中国古代民间刊印的以“邸钞”为内容的公开出售的原始形态的报纸。始见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消亡于辛亥革命后。它与“邸钞”实质上是同一性质区别在于“邸钞”是由朝廷主持主要以手写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向各级行政机构传播;京报是以印刷为主由小私有者所经营因在京城编印而获其名。京报印刷一般是先用胶泥活字后用木活字或铅字,日出七、八页至十数页一小册鼎盛时总发行量超过1万份。因为多用黄纸作封面所以被称为黄皮京报。京报内容主要是三部分:首先是朝廷政事动态其次是谕旨,最后是奏摺。到了后期它派生出两种出版物:一是《谕摺汇存》,一是《邸钞汇编》。这两种出版物的特点是篇幅多特别是章奏部分容量很大又分编子目,合订成卷,所以人称是扩大了的京报。鸦片战争后它与近代报纸交叉存在包括《申报》在内的许多报纸辟有栏目每天转载它的消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起着“官方”通讯社的作用。几个世纪以来它的业务范围始终与“邸钞”相同它的活动始终是充当着统治者的传声筒为没落的封建阶级服务的。这既说明它能不遭禁止而长期存在的原因,也说明它的性质和它所起的作用。
京报的字义分解
-
京
京 [ jīng ]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 如 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 2. 大。 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 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如 京族。 5. 姓。
-
报
报 [ bào ] 1. 传达,告知。 如 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 如 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3. 回答。 如 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 如 报应。
京报造句
1、据新京报新媒体报道,杨树上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是杨树花,开水煮10来分钟,可以凉拌也可以做饺子馅儿。
2、什么破鞋?不存在。中国民众今天吃早饭时正阅读人民日报和新京报上面关于****理访英的消息。
3、中欧纺织品协议预支明年配额,8000万件压港货品全解封本报记者滕晓萌北京报道2005年9月5日晚上9点10分,北京饭店a座18层。
4、昨日,新京报独家披露,云南省巧家县发改局副局长郑卫建被指扇女医生耳光,警方介入调查。
5、李希贵如何贴地而行,做了哪些方面的改革,他又如何看待这些改革?新京报记者通过多次探访,试图呈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6、新京报快讯(记者李丹丹)新京报记者刚刚从广东省卫计委获悉,5月29日发现的mERS确诊患者韩国人金某今日精神状态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7、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虽然各国对冷冻肉的保质期有详细规定,但冷库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并非全部严格执行标准。
8、新京报讯(记者曲亭亦)4月12日,北京石景山海航大酒店联合海航旅业邮轮游艇管理有限公司举办“品佳肴美馔,享邮轮之旅”的“海娜号”豪华邮轮抽奖活动。
9、新京报快讯今日网传消息称,首都机场自11月3日起至11月15日启动“二级安保预案”所有客人过安检将脱鞋、解皮带,并对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开包抽检。
10、“两会”期间,省委常委、广州市委*记林树森在驻地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广州是房价增长得比较快的城市。
京报的相关词语
【京报】的常见问题
-
京报的拼音是什么?京报怎么读?
答:京报的拼音是:jīng bào
点击 图标播放京报的发音。 -
京报是什么意思?
答:京报的意思是: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贩售类似报纸的出版物。以活体木字排印,内容包括内阁发抄的皇帝谕旨、大臣奏议等京城内的官方文书、政治情报。页数不定,一月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