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疏
- 拼音
- fú shū
- 注音
- ㄈㄨˊ ㄕㄨ
- 词性
- 形容词
- 近义词
- 繁茂 茂盛 飘散 有致
扶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扶疏
〈书〉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枝叶扶疏ㄧ花木扶疏。
引证解释
亦作“扶疎”。亦作“扶踈”。
枝叶繁茂分披貌。
引《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回旋貌;飘散貌。
引《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
《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国语辞典
扶疏
枝叶繁茂四布的样子。
引《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
汉·枚乘〈七发〉:「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网络解释
扶疏
扶疏,汉语词汇。
拼音:fú shū
释义:1、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2、某物呈飘散状。在《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书中出现过。
后也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质多见于《世说新语》,如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云柯与扶疏相对,为凌云的顶枝)
扶疏的字义分解
-
扶
扶 [ fú ] 1.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 如 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2. 帮助,援助。 如 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3.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如 扶梯。沙发扶手。 4. 姓。
-
疏
疏 [ shū ] 1. 去掉阻塞使通畅。 如 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 2. 分散。 如 疏散。仗义疏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 如 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 如 亲疏。疏远。 5. 不细密,忽略。 如 疏忽。 6. 空虚。 如 志大才疏。 7. 不熟悉。 如 生疏。 8. 粗劣。 如 疏食。疏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 如 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12. 姓。
扶疏造句
1、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
2、湖畔花木扶疏,高低错落,风摇影动,夜香微缈。
3、拾级而上,但见小路曲折,巨石纵横,花木扶疏,景色清幽,真是怡人怡神之地。
4、魏,桂阳太守江夏张辽,字叔高,去鄢陵,家居,买田,田中有大树,十余围,枝叶扶疏,盖地数亩,不生谷。
5、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行船其间,景色不断变化,处处引人入胜。
6、清雅园中,也是大片的翠竹,枝叶扶疏,分外安静,地面上的败叶残枝已经陈腐,脚踏上去软绵绵的,空气湿润而清新。
7、园内枝叶扶疏,绿荫映罩,地面上松松地长着一簇簇青草,开着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各种野花,招引得蜂蜂蝶蝶在竹园里飘飞穿行。
8、不料那花虽然枝叶扶疏,却都是没有根蒂的,花底下即是海水,被海水冲激起来,那花也只得随波逐流,听其所止。
9、一棵棵桃树躯干虬劲,枝叶扶疏,就像一个个皱纹成堆、头发所剩无几的老头。
10、花木扶疏,几缕花枝从屋檐上垂下,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浓郁香气。
扶疏的相关词语
【扶疏】的常见问题
-
扶疏的拼音是什么?扶疏怎么读?
答:扶疏的拼音是:fú shū
点击 图标播放扶疏的发音。 -
扶疏是什么意思?
答:扶疏的意思是:枝叶繁茂四布的样子。
-
扶疏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扶疏的近义词是:繁茂 茂盛 飘散 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