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 蚣
- 拼音
- wú gōng
- 注音
- ㄨˊ ㄍㄨㄥ
- 词性
- 名词
蜈蚣的意思
词语解释
蜈蚣
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
英centipede;
引证解释
节肢动物。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第一对足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中医入药。
引唐•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蜈蚣:《南越志》云大者其皮可以鞔鼓。取其肉暴为脯美于牛肉。”
《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军速过言不闻蛮景烟瘴, 瀘水 蜈蚣 巴 蛇,乃蛮地毒物。”
曹禺 《原野》第一幕:“哼我跟瞎婆子是一尺的蝎子碰上十寸的蜈蚣今天我们谁也不含糊谁。”
国语辞典
蜈蚣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身体扁而长全身有许多体节每一节上有对脚。最小的蜈蚣仅一公分长十三对脚;最大的将近三十公分,有一百七十七对脚。故也称为「百足」、「百足之虫」、「百足虫」。体节的第一对脚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当作武器;最后的一对脚特长有如尾巴。常栖息于朽木或石缝下捕食昆虫。古时称为「螂蛆」。
网络解释
蜈蚣 (节肢动物)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蜈蚣的字义分解
-
蜈
蜈 [ wú ] 1. 〔~蚣〕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中医入药。
-
蚣
蚣 [ gōng ] 1. 〔蜈~〕见“蜈”。 蚣 [ zhōng ] 1. 〔~蝑〕即“螽斯”。
蜈蚣造句
1、一只母蜈蚣质问男朋友为什么那么长时间才接她的电话,公蜈蚣很委屈的说:当时很激动,不知道该用那一只手按接听键了。
2、老壁虎家大儿子娶了蚯蚓,老壁虎很高兴:这个儿媳妇娶的值,连个结婚戒指都不用买!一旁母壁虎白了他一眼:嚷嚷啥?不知道咱家二小子看上对门蜈蚣了!
3、另外,在峡谷内还生长着一种植物叫耳羽岩蕨,属蕨类,当地百姓叫它“蜈蚣草”或“羊齿兰”。
4、它就像是一本旧地理书,充满了有趣的细节,别墅和蜈蚣,罐装食品,举止庄严的喇嘛,寂静,和迷惑。
5、其中,消肿解毒丸是青岛济青中医院自制的,成分为黄芪、白术、鹿角胶、蜈蚣、鳖甲、山慈菇。
6、黄宅派出所辖区内有大小企业300余家,还有一段约15公里长的浦阳江,以及义乌溪、和平溪、蜈蚣溪等5条河道。
7、长春一男子,因玩一款网络游戏时被其中一个叫“五毒教”的门派所深深吸引,便对毒蛇、蝎子、蜈蚣这些有毒的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8、2006年,他在玩一款网络游戏时被其中一个叫“五毒教”的门派所深深吸引,2007年,他便开始养起了蜘蛛、蛇、蝎子、蜈蚣等有毒动物。
9、宋剑想了想,貌似自己还有几颗在九叶蜈蚣草洞中收获的蜈蚣妖囊呢。
10、一百零九、不然天亮之前我们俩肯定都出不了蜈蚣岭的。
蜈蚣的相关词语
【蜈蚣】的常见问题
-
蜈蚣的拼音是什么?蜈蚣怎么读?
答:蜈蚣的拼音是:wú gōng
点击 图标播放蜈蚣的发音。 -
蜈蚣是什么意思?
答:蜈蚣的意思是: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身体扁而长,全身有许多体节,每一节上有对脚。最小的蜈蚣仅一公分长,十三对脚;最大的将近三十公分,有一百七十七对脚。故也称为「百足」、「百足之虫」、「百足虫」。体节的第一对脚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当作武器;最后的一对脚特长,有如尾巴。常栖息于朽木或石缝下,捕食昆虫。古时称为「螂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