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人
- 拼音
- hú rén
- 注音
- ㄏㄨˊ ㄖㄣˊ
胡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胡人
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英Tartars; Mongols;
泛指外国人。
英foreigner;
引证解释
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隋 唐•时亦特指 中亚 粟特 人。后泛称外国人。
引《战国策·齐策五》:“昔者 燕 齐 战於 桓 之曲 燕 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 燕 楼烦 数县取其牛马。”
《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晋•干宝 《搜神记》卷二:“晋•永嘉 中有 天竺 胡人来渡 江 南。”
唐•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碧眼胡人吹。”
宋•苏辙 《神水馆寄子瞻兄》诗:“谁将家集过 幽 都逢见胡人问 大苏。”
明•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胡人装束身手健真与此图形貌同。”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到了一箇 波斯 胡人店中坐定。”
国语辞典
胡人
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
引《文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唐·王昌龄〈胡笳曲〉:「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网络解释
胡人 (古代中国汉人对外族人的称呼)
华夏(汉族)以外的民族全部称“胡人”,古代禁止胡汉通婚。
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胡(hun)”是北亚民族语言中“人”的意思。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后来胡人一词则被用来作为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
胡人的字义分解
-
胡
胡 [ hú ]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如 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如 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 如 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如 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如 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如 “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
人
人 [ rén ]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2.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胡人造句
1、安禄山见驾唐明皇和杨贵妃,带来了胡人盛行的胡旋舞和胡腾舞,强劲狂放的胡风为大唐文化注入了旺盛的活力。
2、现在我大唐为官之胡人,远甚陛下先祖,且文臣武将诸子百工不一而足,天朝之威仪,旷古绝今矣!对诸方杂胡,我朝应不视为外人,拣才华横溢者为之用。
3、码头上不仅有粗布麻衣的民夫还有数不清的商贾,有汉人也有胡人甚至还有大食人,已经初步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气魄。
4、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5、《雁门胡人歌》,写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风习,极新颖别致。
6、法饶父子不见了?今之败仗全系于我一身,该死的胡人,竟真的临阵倒戈,追赠光禄大夫为大司徒,至于王泰将军既然已经回来,为什么不见其上殿?
7、残留的汉人,为了活命,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
8、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9、秦以军功授田、军功授爵,于是秦师战不旋踵,六国不能挡其锋,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10、出于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地位,大隋帝国从建国之初便派重兵固守此处,可西荒胡人部落以及蛮夷部落兵强马壮,以往将领过不了多久便尽皆城破人亡。
胡人的相关词语
【胡人】的常见问题
-
胡人的拼音是什么?胡人怎么读?
答:胡人的拼音是:hú rén
点击 图标播放胡人的发音。 -
胡人是什么意思?
答:胡人的意思是: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