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周
- 拼音
- dōng zhōu
- 注音
- ㄉㄨㄥ ㄓㄡ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東周
东周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东周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引证解释
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把国都从 镐京 东迁至 洛邑 起至公元前256年被 秦 所灭为止。其间 战国 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的 东周 王朝已名存实亡。
引前蜀 韦庄 《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 秦 苑废水声空傍 汉•宫流……莫怪 楚 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 东周。”
战国 时代的小国名。 周考王 分封的诸侯国 西周传至 惠公,乃封其少子于 巩,号 东周。后为 秦 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
国语辞典
东周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网络解释
东周 (中国历史朝代)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的字义分解
-
东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 如 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如 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 如 作东。 4. 姓。
-
周
周 [ zhōu ] 1. 圈子,环绕。 如 周围。周天。周转(zhuǎn )。周匝(①环绕;②周到)。 2. 普遍、全面。 如 周身。周延。周全。周游。 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 如 周岁。周年。周期。周星(十二年)。上周。 4. 完备。 如 周到。周密。周详。周正(端正)。周折(事情进行不顺利)。 5. 给,接济。 如 周济。 6. 中国朝代名。 如 西周。东周。北周。后周。 7. 姓。
东周造句
1、三晋东周铜器墓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内的26个墓地,资料较全的墓葬有149座。
2、东周邹国人.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3、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1月28日,图中这位山东周平的农民在干裂的土地上,拿着干枯的蔬菜种子。
4、东胡是东周时期活跃于燕国东北面的一支胡人。
5、把“玄鸟生商”作为商族起源说是东周人的假说讹传,仅是一种神话传说。
6、苌弘是东周大臣,因忠义蒙冤,相传死后其血化为碧玉,这就是成语“碧血丹心”的由来。
7、孟津先后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六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有洛阳“九朝古都半孟津”之说。
8、据朱亮介绍,东周时期讲求“列鼎而食”,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此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地位较高的士大夫。
9、东周,历经549年的诸侯纷争,170多个国家的兴起衰亡,而先秦豪勇之士用这500多年创造了他们两千多年的不朽传说!
10、王蒙告诉记者,面对东周时代的社会动荡和残酷战乱,孔子希望通过提倡道德文化,使天下回归仁爱和谐、团结统一的局面。
东周的相关词语
【东周】的常见问题
-
东周的拼音是什么?东周怎么读?
答:东周的拼音是:dōng zhōu
点击 图标播放东周的发音。 -
东周是什么意思?
答:东周的意思是: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