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 运
- 拼音
- cáo yùn
- 注音
- ㄘㄠˊ ㄩㄣˋ
- 词性
- 动词
- 繁体
- 漕運
漕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漕运
旧指由水路往京城运粮或运送军粮。
英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in feudal times);
引证解释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引汉•桓宽 《盐铁论·刺复》:“涇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宋•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抵公去所发漕运四十万緡,不费一钱。”
宋•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漕运》:“秦 伐 匈奴令天下飞芻輓粟,此漕运之始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五八四年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引 渭水 自 大兴城,东至 潼关长三百余里,漕运便利。”
国语辞典
漕运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
网络解释
漕运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漕运的字义分解
-
漕
漕 [ cáo ] 1.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如 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
运
运 [ yùn ] 1. 循序移动。 如 运行。运动。运转(zhuàn )。 2. 搬送。 如 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3. 使用。 如 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 如 运气。命运。幸运。国运。 5. 南北距离。 如 广运百里。 6. 姓。
漕运造句
1、这是最早,利用大都护城河漕运的规划设想.
2、河南是漕运负担大省,由于各地交通状况不一,交通便利的县份便代交通不便的县份代纳漕粮,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此之谓“代替”。
3、什刹海地区自元代形成漕运码头以来,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后,沉淀了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
4、屯兵营田,地主的庄园、漕运的驿栈、仓库,以至皇帝游览的湖淀和行宫,供应皇家的果园、菜庄和牛羊牧场等等,无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5、浏河中的刘家港,是元代漕运海路的起点。
6、刘东星任侍郎后,*理河道与漕运,先后主持了开赵渠,通邵伯、界首二湖的河渠等重大水利工程。
7、2001年,这块最大的漕运巨石被立起来做成了石碑,摆放在村口位置,并由王光英题写了“皇家新村”4个大字。
8、咸丰朝以后,朝廷在大部分征漕省份实行漕粮折征,一定程度上整顿了漕运秩序。
9、漕运、治河、盐务、榷税、交通五大支柱萃聚淮安一地,河员漕吏,挥金若土;盐商大贾,抛银似泥,烹天煮海,穷奇极妙。
10、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什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益开河渠以增溉灌,通漕运。
漕运的相关词语
【漕运】的常见问题
-
漕运的拼音是什么?漕运怎么读?
答:漕运的拼音是:cáo yùn
点击 图标播放漕运的发音。 -
漕运是什么意思?
答:漕运的意思是: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