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禀
- 拼音
- qǐ bǐng
- 注音
- ㄑㄧˇ ㄅㄧㄥˇ
- 繁体
- 啟稟
启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启禀
禀告。
引证解释
禀告。
引《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 恂 与闻。’”清•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刘 自遣标兵后屡接提镇启禀,知贼势已猖,欲躬往。”
许地山 《凶手》第二幕:“启禀相公大人:学生在清明那天晚间确在 孙荣 家后门看见尸体一具。”
网络解释
启禀
启奏禀告。《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恂与闻。’”
启禀的字义分解
-
启
启 [ qǐ ] 1. 打开。 如 启封。启门。某某启。启齿。 2. 开始。 如 启用。启程。启运。 3. 开导。 如 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4. 陈述。 如 启事。 5. 书信。 如 书启。小启。
-
禀
禀 [ bǐng ] 1. 承受,生成的。 如 禀性。禀赋。 2. 指下对上报告。 如 禀报。禀复。回禀。
启禀造句
1、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周”:昔千里送鹅毛,犹情深意重深似海;今短信送祝福,非知心朋友不为。发者欣欣,收者陶陶。曰:周末愉快。
2、正在这时,一个小黄门飞奔入大殿,跪下禀报:“启禀陛下,宋国公携子萧错求见!”。
3、老太监见扶余义慈发怒,不由得颤抖著回答道:启禀大王,黑齿常之已有密报到来,言之在大唐击杀新罗公主金芝兰,为唐人华剑锋所阻,以致功败垂成。
4、启禀都督,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在关下叫阵!
5、启禀上帝,这事说来话长,那李唐江山,按天运安排,他四海昇平,八方朝拱,民丰物阜,本应享有国祚三百六十年的。
6、大副沈守昌回答道:“启禀管带大人,我军已经安全登陆牙山。
7、启禀主公……眼下我朝形势未明,外地诸省多有宵小作乱……臣以为,此事不如缓议……
8、启禀陛下,大皇子殿下的天赋异禀,无论是武艺军略都是最上乘的,可担此重任。
9、响晴也不知道他已是发怒,只是如实说道:“启禀皇上,这是奴婢给主子准备的膳食……”。
10、启禀主公,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清廷覆亡无日,之前我军流言天下,令其遗留之声威亦荡然无存,如今更是被我军攻入旧都,故某以为,缔其王统国号,正是时也!
启禀的相关词语
【启禀】的常见问题
-
启禀的拼音是什么?启禀怎么读?
答:启禀的拼音是:qǐ bǐng
点击 图标播放启禀的发音。 -
启禀是什么意思?
答:启禀的意思是: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