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ăn

拼音
diăn gù
注音
ㄉㄧㄢˇ ㄍㄨˋ
词性
名词
近义词
故事 掌故 典籍 起源

典故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典故diăn gù

  1.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

    引用典故

    literary quotation; classical allusion;

引证解释

  1.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輒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北史·高隆之传》:“隆之 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2.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詼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国语辞典

典故diăn gù

  1. 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北史·卷四三·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网络解释

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的字义分解

  • 典 [ diǎn ]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 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2. 标准,法则。 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3. 指典礼。 盛典。大典。 4. 主持,主管。 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 典卖。典押。典契。 6. 姓。

  • 故 [ gù ] 1. 意外的事情。 事故。变故。故障。 2. 原因。 缘故。原故。 3. 有心,存心。 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 亲故。沾亲带故。 6. 死亡(指人)。 故去。病故。 7. 所以,因此。 故此。故而。 8. 古同“顾”,反而。

典故造句

1、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遇到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

2、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弯乃至中国文坛都以诗性的语言而著称,古典诗词歌赋典故在她的笔下层出不穷。

3、吕才并将各类风水术书多以典故质正,对其中讹伪、穿凿及无稽拘忌者,每每痛加批判。

4、“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夸父逐日”、“夜郎自大”等出自怀化的典故和传说,世所皆知。

5、从羔羊跪乳、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典故,讲述小孝养身、中孝养心、大孝养志、至孝养德四个孝心的境界,帮助青少年知晓孝义,孝顺父母。

6、另一个典故叫“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7、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剪裁法”的写作手法,风格新颖独特,并夹杂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语、黑话、双关语、文字游戏等,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8、从此以后,人们就将“子罕辞宝”作为典故流传下来。

9、天王山这一典故源于日本战国时代,1582年6月明智光秀突然叛变,发动本能寺事变,逼杀一代霸主织田信长。

10、关于“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据诸多辞书解释,当缘起于春秋时越王勾践的故事,他为了雪耻复国,而以此磨励心志。

典故的相关词语

【典故】的常见问题

  1. 典故的拼音是什么?典故怎么读?

    答:典故的拼音是:diăn gù
    点击 图标播放典故的发音。

  2. 典故是什么意思?

    答:典故的意思是: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3. 典故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典故的近义词是:故事 掌故 典籍 起源